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科技动态

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创新突围——“底气从何而来”系列报道之四

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sti.xizang.gov.cn 2025年05月23日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

科技日报记者

从5月20日起,民营企业“腰杆儿”更硬了。

这天,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以法律形式对民营经济给予全链条保护,旨在进一步发挥民营经济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新设民营企业197.9万户,其中“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民营企业83.6万户。追新逐绿、数字赋能、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环视今天的中国,民营经济正展现出强大的韧劲。

连日来,科技日报记者深入各地,走进多家民营科技企业,记录他们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如何以转型定力顶住外部压力,以创新常态应对变局动态,拔节生长、奋力突围。

依靠创新 把“卡脖子”变成“护城河”

在青岛瓷兴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瓷兴”)的展览室,氮化硅粉体被陈列于最显眼的位置。这些用于生产氮化硅基板的“小颗粒”虽不起眼,但其背后却是长达60多年的技术封锁。

“依靠自主创新,我们攻克了大规模稳定合成高纯度氮化硅粉体技术,把‘卡脖子’的短板,变成了在国际上一展身手的长板。”5月11日,该公司董事长高裕昆说。

瓷兴展现出的从容,源于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今年一季度,我们产品的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50%。”高裕昆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车企对高端氮化硅粉体的需求越来越大。“依靠科技创新,才能构筑未来发展的‘护城河’。”

从受制于人到赢得行业认可,瓷兴通过攻破技术壁垒,立住了脚跟。与瓷兴一样,渴望“立”的还有福建钰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钰融”)。

该公司总裁助理鲍钦铭介绍,电子化学品行业技术门槛高、资金投入大,此前国内长期依赖进口。钰融携手多所高校,持续优化产品配方、调整工艺参数,产品最终达到行业最高的G5等级水平。鲍钦铭透露,目前,钰融正朝着更高的目标大步迈进,将加速湿电子化学品厂内循环再利用领域的国产替代。

无论瓷兴还是钰融,面对一个个瓶颈制约,民营科技企业凭借坚韧定力,在产业空白处落子,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华为“鸿蒙电脑”近日正式发布,标志着国产操作系统在个人电脑领域实现重要突破;DeepSeek以颠覆性的技术架构,重新定义人工智能行业标准;宇树科技持续拓展机器人的技术边界,引领行业发展方向……

截至2025年1月底,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数量已从2012年的2.8万家增至42万余家,占比也由62.4%扩大至92%以上,成为我国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

“唯创新者胜,唯创新者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倒逼民营企业向科技创新要出路。”北京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系主任尹西明表示,越是难走的路,走出来的竞争力越强,越能够成为时代引领者和贡献者。

苦练内功 打开国际合作新空间

在近日举行的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视源股份”)展区人头攒动。一位采购商正通过显示屏与远在法国的团队视频连线。尽管展厅内人声鼎沸,但他和屏幕另一端的声音仍如面对面般清晰。

这是全球首款获微软Teams认证的三摄交互式显示屏。“为让用户听到最清晰的声音,我们采集了200多种噪声样本,结合自主AI算法,实现了领先的音频降噪效果。”视源股份首席技术官杨铭介绍。

目前,已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视源股份数字化教学解决方案。2024年,该公司海外业务同比增长17.51%。

从艰难起步到小有成就,再到蹚出一条出海之路。“技术创新,是我们的立身之本。”该公司海外事业群董事长周莉莉表示,“我们研发团队由上百位博士专家领衔,专注于人工智能、交互显示等核心技术领域的突破。”

于全球市场扬起风帆,绝非易事。不少企业通过不断苦练内功、反求诸己,逐步打开新空间。

“加拿大的第一家奶粉工厂,竟然是中国企业建的!”几天来,一段由美国企业家探访中国飞鹤乳业加拿大工厂的视频已被转发数万次。

长期以来,加拿大婴幼儿配方奶粉依赖进口,超市货架时常缺货。2024年9月,飞鹤加拿大皇家妙克工厂正式投产,成为该国30年来首个本土奶粉生产基地。随着近期加拿大部分进口奶粉因关税政策价格飙升30%,飞鹤产品凭借本土化生产优势迅速填补市场空白。目前,其奶粉已进入沃尔玛、Loblaws等连锁商超的1100余家门店。

在安大略省金斯敦的飞鹤“无人工厂”内,机械臂精准抓取奶粉罐,全流程仅需几名技术人员监控。飞鹤集团首席科学家蒋士龙介绍,企业10年间投入超50亿元研发经费,使生牛乳品质达到欧盟标准的20倍,成功将“中国智造”技术反向输出至北美市场。

“我们已从‘产品出海’升级至‘技术+标准’双轮驱动,未来将深度参与国际乳业规则制定。”飞鹤集团董事长冷友斌信心满满。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数量达到52.9万家,民营企业数量更是创下历史同期新高,达到45.5万家,占同期有进出口实绩企业总数的86.1%。

“依托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海量数据资源和丰富应用场景,民营科技企业以技术创新为内核,通过输出技术标准和创新商业模式,正在重塑全球产业价值分配格局。”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丁明磊认为,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民营科技企业脱颖而出,形成“中国研发、中国验证、全球复制”的发展路径,实现了“在中国打磨场景,向全球输出价值”的良性循环。

上下同欲 培育民企创新“雨林生态”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对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这部法律为民营企业筑牢了‘定海神针’——当我们投身AI药物研发和新物质发现以及智能机器人研发时,最渴求的就是稳定的制度保障。”深圳晶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温书豪说,过去10年,公司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每一步都充满挑战,知识产权保护、融资渠道、创新容错机制始终是他们最关心的事项。

如今法律明确全链条保护,就像为科技创新装上了“导航仪”和“安全气囊”。温书豪说:“我们将以更坚定的步伐推动‘AI+机器人’重塑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产业,用硬核创新回报这份时代赋予的底气。”

“在鼓励创新方面,该法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投资和创业。这为民企投身科技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注入了强劲信心。”全国政协常委、浙江省工商联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认为。

与此同时,各地各部门纷纷拿出实招,提高政策精准度,层层抓好落实。

4月初,上海印发《新时代新征程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这份文件的出台如同强心针和助推剂,让我们能够定下心来做好自己的事儿。”和元生物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清梅说。而从3月21日开始,河南的民营科技企业有了24小时不打烊的“客服”——河南省政策直达和诉求响应平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难必帮……

一系列务实举措如同春风化雨,让民营企业在困难和挑战中看到前途、看到光明、看到未来。2025年一季度,全国新设民营企业同比增长7.1%,超过过去3年平均增速;其中,“四新”经济民营企业占比超四成。

“我国民营经济正处于从规模驱动向创新引领转型的关键跃升期。当前各地密集出台的支持政策,正在培育促进民营科技创新的‘雨林生态’。”丁明磊表示,只有通过这种系统性的支持框架,才能真正激发民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内生动力。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民营科技企业保持发展定力、增强发展信心,保持爱拼会赢的精气神,正助力“中国号”巨轮逐浪前行、扬帆远航。

(记者龙跃梅 宋迎迎 王春 刘垠 谢开飞 朱虹 江耘 叶青 罗云鹏 张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