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经开区:“一站式”服务生物医药企业
◎本报记者 刘 侠
“由我们公司研发的帕米膦酸二钠注射液已于今年6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预计将于今年10月上市。明年我们的更多创新药产品将进入临床试验,公司研发投入将突破5000万元。”在位于成都经开区的四川健林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健林药业”),该公司总经理易仕旭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
当前,成都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已聚集成都康华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华生物”)、成都九芝堂金鼎药业有限公司等规上企业8家,覆盖医疗器械、疫苗、中药等多个领域,形成药物研发、临床试验、生产制造等多环节融合发展的完整产业链布局。
惠企政策促研发
记者在健林药业研发中心看到,3万余平方米的空间内,激光粒度测试仪、超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先进设备配备齐全。“公司现有研发人员60余名,其中40%以上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易仕旭说,公司在研改良型新药和创新药产品,主要依托经口鼻吸入递送核心技术,可实现靶向器官精准给药。
像健林药业这样深耕生物医药领域的企业,在成都经开区并非个例。
康华生物是一家专业从事人用疫苗创新研发、生产与销售的企业。自2004年成立以来,该公司已涌现出大量突破性成果:自主研发并上市国内首款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开发出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六价诺如病毒疫苗……
“公司在研发方面采取了技术体系与工艺平台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技术体系整合了灭活、减毒、重组蛋白等主流的疫苗研发技术,工艺平台则涵盖从抗原设计到上下游工艺、再到制剂工艺的疫苗研发全流程。”康华生物政府事务部工作人员冯晓介绍。
今年4月起,为吸引更多生物医药企业落地,成都经开区大力实施扩权赋能改革行动、招商引资提效行动、创新主体育强行动等七大专项行动,通过瞄准产业配套链、要素供应链、产品价值链、技术创新链的薄弱环节,开展基金招商、载体招商、产业链招商、应用场景招商。
成都经开区还发布关于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对年研发投入超过100万元,且年营业收入少于2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按照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4%部分的10%给予奖励;年营业收入2亿元以上的,则按照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3%部分的10%给予奖励。
“这一系列举措为公司开展六价诺如病毒疫苗临床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有望进一步加快产品上市进程。”冯晓说。
贴心服务送上门
在成都经开区,优质的创新土壤不仅培育了康华生物这样的“镇园之宝”企业,还滋养了更多生物医药产业新生力量。
作为成都经开区生物医药企业孵化与产业集聚的重要阵地,成都经开科技产业孵化园打造生态创新型一站式孵化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场地租赁、工商注册、新药开发与咨询、专家团队辅导等全生命周期专业孵化服务。目前孵化园入驻企业450余家,主要集中在大健康、医疗器械智能制造等领域。
今年6月,由孵化园入驻企业四川因诺唯行科技有限公司承接研发的以色列创新项目TroClose 1200自动穿刺缝合器,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注册。该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孵化园的精细服务。“孵化园为公司提供了从人才招引到政企、资金、市场等资源对接的全产业生态支持,送上门的政策服务让我们倍感贴心。”四川因诺唯行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安顺说。
2022年1月入驻孵化园的成都棱镜泰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今年底也将推出自主研发的HIV车载便携式全自动免疫检测平台。“我们这款产品体积小、价格低、精度高、操作简单,优势十分突出。”该公司总经理付智勇说,孵化园提供的“保姆式”服务,让企业没有后顾之忧,能心无旁骛搞研发。
孵化园招商总监岳亮霞介绍,今年将建成投用的孵化园二期医药智能装备产业园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将为入驻企业提供租金减免、产业资源对接、帮扶政策协调等全方位支持,力争年底实现50%以上入驻率。
下一步,成都经开区还将深入实施“立园满园”行动,以推进一项改革、出台一套支持政策、梳理“五个一批”重点项目清单、发布五张机会清单、实施七大专项行动为重点,为各类经营主体创造新机遇,常态化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加强生物医药领域重点企业跟踪服务。
各省市科技厅网站
自治区政府部门网站
西藏各科研院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