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群众“贴心人”
提起驻村干部,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到基层来锻炼的机关干部”。在成为驻村干部之前,我也曾简单地认为,驻村干部只是从机关到基层、从城市到农村体验不同工作方式的机会。然而,当我真正走上这个岗位后,我才深刻意识到,驻村干部不仅是政府与农牧民之间的重要桥梁,更是推动农村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西藏,驻村干部肩负着政策宣讲、民族团结、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等多重责任。因此,驻村干部不仅要“驻村”,更要“驻心”,始终做到肩上有使命、脚下有责任、心里有群众,把乡村变成干事创业的热土,用行动描绘出一幅关于青春、奉献、责任与勇气的时代画卷。
当好“宣讲员”,深入群众传递党的声音。驻村干部作为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桥梁,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将党的创新理论和政策传递到“寻常百姓家”,切实做到教育引导群众。要当好“宣讲员”,首先要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从自身学习抓起,掌握政策精髓;其次要注重方式方法,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政策理论和现实问题讲深、讲透,让群众记得住、能领会。
还记得驻村工作队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召开与村民的见面会。为了这次见面会,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首先,我们与经验丰富的村干部进行沟通,了解加贡村的基本情况,并学习如何与村民有效沟通。第二天,我们邀请村民召开了见面会,向村民介绍了驻村工作队的基本情况,并通过“泥土话”,打开话匣子,与村民交起了朋友,切实给村民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后续的走访调研和宣传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
图1为驻村工作队在加贡村开展“青少年科普课堂”活动
当好“调解员”,维护基层和谐稳定。在西藏,维护社会稳定是各级党委的首要任务,而驻村干部在维护大局和谐稳定中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为了高效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驻村工作队第一时间开展了走访调研工作。我们利用3个月的时间,边学习政策边入户调研,将全村106户508人的情况一一登记建档,全面掌握了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开展矛盾纠纷的源头预防和排查化解工作,主动补齐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短板和不足。为维护安全稳定和更好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奠定了坚定基础。
当好“服务员”,助力群众增收致富。驻村干部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振兴农牧区、发展农牧业、富裕农牧民。在西藏,90%以上国土是农牧区,近七成的人口是农牧民。因此,驻村干部必须把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考核工作实效的重要指标,让农牧民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
加贡村世代以牦牛养殖为生,牦牛养殖是村里的重要经济支柱。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牦牛养殖方式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村民们缺乏科学的养殖知识和技术,导致牦牛牛奶产量低、出栏率低。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通过召开村民大会、邀请专家开展技术培训、申请“三区”科技人才培训项目等方式,多方了解问题的难点和堵点,特别邀请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专家为村民进行牦牛养殖技术培训,提升牧民的科学养殖技术和管理能力,推动牦牛养殖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提高产业效益。
当好“指导员”,筑牢基层党建堡垒。驻村干部要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坚持指导不领导、帮办不包办、到位不越位,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驻村以来,我们先后开展了29次理论学习,通过严格落实学习制度,学习理论知识、经验做法和工作对策,强化理论武装,提高实践能力。
半年来,我们积极组织党纪学习教育,开展了25次相关主题活动,邀请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讲解员开展“新旧西藏对比”巡展活动,向村民介绍了西藏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发展变化,并通过“理论+实践”的方式,不断提升加贡村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图2为驻村工作队邀请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讲解员在村内开展“新旧西藏对比”巡展活动
驻村时光,情暖加贡。在加贡村的广袤大地上,驻村工作队始终贯彻落实驻村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作为“宣讲员”,作为“宣讲员”,我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党的理论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群众心田;作为“调解员”,我们默默守护和谐,平息矛盾于无形;作为“服务员”,我们助力牦牛养殖产业升级,鼓了村民的腰包;作为“指导员”,我们筑牢基层党建堡垒,引领村庄不断向前奋进。在驻村的日子里,我们的身影活跃在每个角落。政策宣讲似阳光穿透迷雾,走访调研如暖流驱散寒意,技术培训像春风催发新芽,党建活动犹如号角鼓舞士气。
未来,我们将继续坚守这片土地,信念如钢,热情似火,举措有力,与加贡村山水为伴,和农牧民携手同行,用辛勤汗水续写乡村振兴华章。
各省市科技厅网站
自治区政府部门网站
西藏各科研院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