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传承好老一辈科学家求真唯实的精神”——“科学人生·百年”主题宣传活动见闻
【弘扬科学家精神】
◎本报记者 陆成宽
到2025年底,将累计有517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迎来百年诞辰。他们之中,有“两弹一星”元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还有一大批我国各学科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5月25日,由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主办的“科学人生·百年”主题宣传活动在京举办,通过展示百年诞辰院士的科学成就、先进事迹,弘扬科学家精神,助力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
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教授孙昌璞作了“‘两弹一星’事业何以孕育科学家精神”的主题报告。他介绍了“两弹一星”事业中广大科技工作者“爱国奉献、艰苦奋斗、协同攻关、求实创新、勇攀高峰”的精神特质,强调了坚守科学道德底线与学术诚信、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性。
在“两弹一星”研制的过程中,有无数科学家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义无反顾地回到当时相对落后的祖国,投身于核武器研制事业。他们以国家命运为己任,将个人利益置之度外,展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彭桓武院士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当别人问起他为什么要回国时,彭先生的回答充满深情:“你应该问为什么不回国。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
“这是对国家的深厚情感和责任感的真实写照。”孙昌璞认为,当前环境下,如何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相结合,已经成为科技工作者面临的重要实践问题。面对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科技工作者应该传承弘扬好科学家精神,像投身“两弹一星”攻关的老一辈科学家一样,急国家之所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追求发表论文。
在谈及如何正确处理理论和实验的关系时,孙昌璞在报告中讲了周光召指导胡思得院士的故事。1963年,胡思得即将前往基地做实验,周光召特地找他谈话,谈论理论和实验的关系。
胡思得曾回忆:“周光召跟我说,这次你要去基地搞实验了,搞科学工作的,重要的是不要放过理论或实验中存在的任何疑点。理论和实验如果能够一致,当然很高兴,但如果理论和实验有不一致的地方,一定要抓住,把问题搞清楚,因为从这种地方会发现理论或实验的不足,有可能产生新的突破,这样就推动了科学的前进,而且自己也可以成为有作为的科学家。”
“周光召先生对理论和实验关系有着高度清晰的认识,他对待理论和实验关系的态度充分体现了他的求实精神。”孙昌璞说,“正是有了这种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我国国防科研工作者才能以坚定不移的科研信念突破层层技术壁垒,最终在国防和国家安全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我们应传承好老一辈科学家求真唯实的精神。”
各省市科技厅网站
自治区政府部门网站
西藏各科研院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