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科技动态

气象科技守护新疆阿克苏“甜蜜产业”

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sti.xizang.gov.cn 2025年09月09日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

【科技支撑防灾减灾】

◎张广梅  本报记者 付丽丽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阿克苏的苹果人人夸”。日前,科技日报记者随中国气象局“绿镜头·发现中国”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新疆阿克苏丰庆园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园,只见枝头挂满红艳饱满的苹果。果园上空,整齐架设的防雹网如银色大伞,保护着这片“甜蜜产业”。

“我是气象服务的受益者,今年又是一个苹果丰收年。”合作社理事长杜民超告诉记者。这背后,藏着一个冰雹“劫”后重生的故事——一场从损失百万元到挽回400万元的逆转。

阿克苏作为“中国红富士之乡”,凭借天山雪水、充足日照和昼夜温差,孕育出独一无二的冰糖心苹果。然而,这里地处北半球中纬度雹灾活跃带,尤其是红旗坡——新疆冰糖心苹果核心产区,又是冰雹频发区,加之毗邻机场,处于航空管制区,无法开展常规防雹作业。

2021年,一场轻微雹灾,就导致杜民超400亩果园每公斤苹果少卖3元,直接损失超百万元。

“冰雹灾害不仅砸落当年果实,更损伤果树花芽与枝条,造成次年苹果减产。”阿克苏地区气象局气象服务中心副高级工程师刘海蓉说,冰雹之害远超当年,雹灾后的连锁反应会持续打击当地苹果产业链发展。

面对“天灾”与“空域”的双重限制,气象部门一直在寻求破局之路。2021年,阿克苏地区气象部门调研发现,机场周边空域管制区内有18万多亩果园面临雹灾风险。气象局联合林草、农业等部门编写专题报告,推动防雹网大规模落地。目前,管制区内已有3万余亩果园架设防雹网。

2024年7月,冰雹再袭红旗坡,指肚大小的雹粒砸下,但防雹网成功护住80%商品果,为杜民超挽回400万元损失。今年,合作社8400多亩苹果预计产量11200吨,收入有望超过6700万元。

除了被动防护,阿克苏气象部门更积极构建主动防雹体系。温宿县被确定为雹云策源地,气象部门在此设立防雹作业点,通过多雷达协同监测,提升雹云识别率30%,绘制“雹云行军图”,力争在冰雹形成初期实施人工干预。

“有时防雹作业时间只有几分钟,作业和指挥都要快、准、稳。”温宿县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主任付江彪介绍,科学指挥、快速精准作业是成功防雹的重要一环。

为确保在稍纵即逝的作业窗口期快速响应,阿克苏气象部门还自主研发了“人影智慧化管理考核系统”,实现作业车辆监控、弹药消耗预警和效果评估一体化,构建地、县、站三级联动指挥机制。同时,通过“人影炮射作业空域申报系统”与相关部门实现同步在线审批,空域批复率提升26%。

“气象服务是咱心底的定心丸。”杜民超说。远处的托木尔峰脚下,雷达天线缓缓转动,防雹炮阵严阵以待。灾害的阴云终将散去,在这片“塞外江南”,气象科技正默默守护着枝头青果向火红“冰糖心”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