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科技动态

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

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sti.xizang.gov.cn 2025年09月30日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厅长  高鹰忠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浙江要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十四五”期间,浙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聚焦“315”(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三大科创高地,智能计算与系统、关键生物技术、精细化工与复合材料等十五大战略领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浙江区域创新能力连续4年居全国第四,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再创新高,全省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整体性跃升,为“经济大省挑大梁”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一是重大科创平台建设实现新跨越。浙江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国家实验室、国家大科学装置、国际大科学计划均实现“零”的突破,全国重点实验室跃升至38家。完善科创平台考核评价机制,完成省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动态调整,倒逼提升建设质效。实施科创平台基地“白名单”制度,优化整合科创平台基地,使科创平台基地类别减少32.6%。重组认定全省重点实验室280家,企业牵头参与比例达70%。浙江推动“平台+高校+企业+产业链”结对合作,省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与高校、企业累计共建联合实验室119家、互聘科研人员955人。

二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涌现新成果。浙江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设立5年25亿元的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规模居全国第一,形成省重大科技计划、省基础研究计划、省重点行业领域科技计划和省地协同项目四大省科技计划,推行“企业出题、政府助题、平台答题、车间验题、市场评价”协同攻关机制。浙江云操作系统、类脑计算、侵入式脑机接口等技术全国领先,取得世界首款类脑互补视觉芯片“天眸芯”、通义千问Qwen3、之江实验室“三体计算星座”等一批标志性成果,有力支撑传统产业焕新升级,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人形机器人、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科学布局。

三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新提升。浙江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4.74万家,数量居全国第三,形成企业研发投入、研发人员、研发机构、承担科技项目、授权专利均占全省80%—90%的“5个百分之八九十”格局。加快组建创新联合体,建立创新联合体建设与重大科技专项联动实施机制,成立以龙头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53家,整合377家单位创新资源,基本实现1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全覆盖。构建以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为载体、科技金融为保障、科技服务为支撑的“三位一体”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体系,全省域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单列管理、司法保护等科技成果转化集成改革,建设首批22家省级概念验证中心,19个中试平台入围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名单,省科创母基金规模达110亿元,设立全国首家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鉴证中心,首创科技成果“先用后转”做法。

四是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确立新优势。浙江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走深走实,相关经验做法已在全国推广。加快建设中欧人才交流与创新合作中心,研发人员占就业人员比重2.7%,数量居全国第三。围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重点产业领域,浙江选聘“科技副总”1787人,实现县(市、区)全覆盖。推行“企业认定、政府认账”人才评价机制,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组团式”科技援疆等经验做法全国推广。

五是开放创新生态环境呈现新气象。浙江系统重塑科技领导体制,设立运行省委科技委员会,在全国率先贯通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省委科技委员会、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机制,形成“统筹+协同”的科技领导管理体制。落地建设金砖国家深海资源国际研究中心、中国—阿拉伯国家公共卫生科技合作中心等重大科技合作平台。树牢“没有大投入就没有大产出”理念,构建涵盖人才引育、科研平台、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等全口径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今年上半年,浙江科技创新投入3352.51亿元、同比增长5%。浙江9个城市登上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数量居全国第三,国家创新型城市、县(市)数量分居全国第三、第二。杭州跃居全球创新集群第13位,创历史新高,宁波连续7年蝉联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第一城。

“十五五”时期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成科技强国的关键时期。浙江将坚定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注入强劲动能,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浙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