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喜马拉雅地区的苦荞具有更高遗传多样性,更可能是苦荞的起源地
西藏作为野生苦荞资源的多样性中心是野生荞麦资源收集和调查的重点区域。为揭示苦荞的起源和传播历史,中国农科院作科所联合国内外科研院所收集了来自17个国家的567个样本,其中包括来自喜马拉雅地区的野生资源、中国境外的种质资源以及中国西南地区的代表性种质。经过系统发育和遗传结构分析,发现苦荞样本可分为5个主要类群,其中包括来自喜马拉雅地区的喜马拉雅野生类群、中国西南地区的西南类群、中国北方地区的北方类群等。研究结果显示:一是喜马拉雅地区的苦荞具有更高的遗传多样性,更可能是苦荞的起源地。二是通过核苷酸多样性和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的估计,支持了苦荞可能是从中国北方传播到欧洲的假设。三是进一步分析揭示了苦荞传播的时间线和路径:据推测约在3300年前,随着彝族的迁移,苦荞从喜马拉雅地区传播到中国西南地区;约在3000年前,苦荞传播到了中国北方,并在约1500年前进一步分化形成了更高程度驯化的群体;随后约在1000年前,随着蒙古帝国向西扩张,苦荞从中国北方传播到欧洲,形成了其当前的全球分布格局。
各省市科技厅网站
自治区政府部门网站
西藏各科研院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