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区内科技动态

世界屋脊飘出咖啡香

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sti.xizang.gov.cn 2025年09月22日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

◎本报记者 杨宇航

9月20日,科技日报记者来到拉萨国家农业科技园。只见温室内,一株株咖啡树枝叶葱茏,红彤彤的咖啡果点缀其间。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所科研人员赵贯飞正在仔细记录咖啡树的生长数据,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我们终于在高原成功种出了咖啡,品质还相当不错。”他说。

经过6年引种试验,科研团队筛选出4个适应高原环境的咖啡品种,在墨脱露天种植地和拉萨温室中成功挂果,标志着咖啡在西藏规模化种植取得重要突破,为西藏发展特色咖啡产业奠定了基础。

2016年,农业农村部将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察隅和波密三县列入全国南亚热作范围区。随即,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成立了西藏热带作物研发中心。“中心成立之初急需寻找西藏热作发展突破口。”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所咖啡课题组负责人朱荣杰研究员回忆道,2019年起,中心便把咖啡选作目标物种开展研究。

然而,引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西藏整体属高原地区,即使是热区,热量也非常有限。而咖啡种植需要适宜的温度条件,热量不足可能会影响咖啡树的生长和发育。加之墨脱等地土地资源紧张,且处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这使得咖啡难以规模化推广种植。

“生态安全是最大的挑战。”朱荣杰说,西藏此前并无咖啡种植历史,引种工作必须慎之又慎。团队采用种子育苗的方式,以最大限度降低病虫害传播风险。

科研团队在林芝市察隅县下察隅镇、墨脱县背崩乡及拉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高效日光温室分别设置引种适应性筛选试验。结果显示,察隅县因夜间低温持续时间较长,超出咖啡耐受极限,导致咖啡无法顺利越冬;而墨脱县背崩乡得益于北部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和岗日嘎布山脉的有效屏障作用,形成了具有热带季雨林特征的显著小气候,为咖啡的正常生长提供了环境基础。

经过6年的艰苦攻关,团队最终从10个咖啡品种中筛选出4个适应高原环境的优良品种。“这些品种都具有适应性强、抗性强、产量稳定的特点。”朱荣杰说。

检测数据显示,西藏拉萨高效日光温室内种植的咖啡豆蔗糖含量很高,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蔗糖含量高,极有可能是因拉萨日光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朱荣杰表示,“蔗糖含量高是一杯好咖啡的基础,它是风味的‘母体’,在烘焙中会分解和重组,产生一系列令人愉悦的风味物质。”

更令人振奋的是,科研团队在野外调查中还发现了西藏特有的野生咖啡种质资源。“我们于2019年和2020年开展了系统性的野外调查与种质资源搜集工作,最终寻找到4个藏咖啡野生种群。”朱荣杰说。

通过对藏咖啡的代谢组学检测数据初步分析,科研人员发现其果皮代谢物中具有大量抗炎的成分,这为藏咖啡的保护、利用与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前来洽谈产业化合作的西藏喀稞摩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西藏是全国唯一拥有野生咖啡种质资源的地方,而墨脱又具有热带季雨林气候的独特性,可打造全球纬度最高的咖啡。西藏咖啡属小众咖啡,适合打造小而精的小众精品咖啡,寻求高附加值国际市场的定位。”

朱荣杰表示,未来,团队一方面将开发藏咖啡自身价值,将藏咖啡本身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特色作物或功能产品;另一方面,将进一步扩大咖啡在西藏的种植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