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十二五”时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在全面分析“十一五”时期西藏科学技术发展基本形势的基础上,根据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以及《西藏自治区“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总体要求,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西藏自治区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西藏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制定西藏自治区“十二五”时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一、西藏科技事业发展基础、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发展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西藏科技工作按照自治区党委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中心任务,开拓创新,扎实工作,顺利完成了“十一五”时期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0年底,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33%,对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40%,科学技术普及率达到80%。科技为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1.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支撑能力显著提升
目前,西藏拥有国有独立科研机构33所,民营科研机构10所,自治区、地(市)、县(市、区)三级农牧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机构184个,各地(市)相继成立了知识产权局,科技法规体系逐步健全,科技研发与推广体系进一步完善。开展了科研机构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了管理制度创新。科技人才队伍稳步壮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突破了5万人,较“十五”末期增长了23%。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建立了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2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国家地方联合共建重点实验室、13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4个自治区与中国科学院共建实验室;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建立了4个企业工程中心,3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2家企业的研发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西藏(成都)科技企业孵化器被认定为国家级孵化器,入孵项目31个,回藏落地孵化项目16个。“十一五”时期共安排各类科技项目1000余项,投入资金总额8.14亿元,其中自治区重大科技项目412项,投入经费3.94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2.32倍;各地(市)财政共安排经费0.58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4倍;国家和兄弟省(区、市)援助科技项目和经费大幅增加。申请专利893件,获专利授权658件,分别比“十五”时期增加了3.9倍和5.9倍;100项科技成果获自治区级科学技术奖励,4项成果获国家级科技奖励,2人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9个县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
2.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成果转化成效突出
“十一五”时期,在青稞优质高产品种选育、优质牧草品种引进与选育、藏猪和藏鸡遗传资源保护与提纯复壮、牦牛和绵羊胚胎移植技术引进与创新、蔬菜新品种引进与选育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引进、选育优良农畜品种和品系105个,其中,“彭波半细毛羊”新品种己通过国家认定,5个农作物品种通过自治区审定,全区畜禽良种率达到26%,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85%以上。实施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重大专项,建立了一批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加强了草产业关键技术研究,初步形成了具有西藏特色的草产业技术研究体系。实施“金牦牛科技工程”,建立了牦牛高效育肥与快速出栏技术示范基地。选聘科技特派员2637人,其中,农牧民科技特派员1663人,科技特派员已成为开展农牧业科技服务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过提升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应用水平,促进了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和农牧民增收。
3.产业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民生科技加快发展
“十一五”时期,科技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工作稳步推进。实施了“藏毯产业发展科技工程”和“西藏高原绿色食(饮)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工程”,传统优势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实施了“藏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工程”,研发藏药新药11种,部分藏药材种植技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优势矿产资源的理论认识和勘探技术明显提高,圈定了一批找矿远景区和找矿靶区,矿山迹地生态恢复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实施了“金太阳科技工程”,光伏发电、风光互补发电、光伏并网发电、太阳能供暖、太阳能沼气等应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太阳能集中供暖方面填补了我区新能源应用的空白。高山病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完整的高山病防治理论。开展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为国家重大生态工程实施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
4.科技援藏向纵深发展,合作交流渠道不断拓宽
“十一五”时期,自治区和相关省(区、市)、部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西藏的大政方针,大力加强科技援藏工作。建立了科技部与自治区科技工作会商制度,科技部围绕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共安排各类科技项目326个,投入经费2.56亿元;自治区与中国科学院的新一轮科技合作积极推进;兄弟省(区、市)科技援藏力度不断加大,援助科技项目158项,落实经费1.06亿元。广泛联合区外科研力量开展科技攻关,支持和参与我区科研项目的区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数量大幅增加;与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多种形式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关系。
5.科学技术普及扎实推进,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日益提高
积极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科技活动周和科技下乡活动,推进科普基地、科技乡村、科普示范户和藏文农村实用技术信息平台建设,加大新闻媒体的科普宣传力度,增强了全民科技意识和科学素养。
五年来,西藏科技事业实现了新的跨越,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
――始终坚持中央关于新时期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科技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始终坚持围绕自治区党委提出的“提升一产,壮大二产,做强三产”的要求,服务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始终坚持自力更生与全国支援相结合,建立和完善科技援藏工作长效机制。
――始终坚持“引创结合、重点突破、夯实基础、支撑发展”的科技工作方针,把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始终坚持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在重点关键领域不断提高创新发展能力。
――始终坚持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大力培养和引进科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
(二)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时期,西藏科技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科技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尚不能完全满足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紧迫需求,主要体现在:
――自主创新能力、基础理论研究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与西藏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科技成果不多,科技工作在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中的引领、支撑作用难以得到有效体现。
――科技资源条块分割现象仍比较突出,产学研用有机结合机制尚不健全,科研机构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用人机制不灵活、分配制度和科研评价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亟需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科技人才资源储备不足,从事科研活动的一线人员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和学科带头人严重缺乏,承担重大科技项目能力有限,亟需建立健全吸引和培养科技人员的政策体系。
――科研基础条件仍显不足,技术创新平台不完善,科技产业园区尚未建立,统筹区内外科技资源手段有限,亟待建立完善科技基础条件共享平台。
――全社会科技投入总量仍然偏低,地(市)级科技投入不平衡,县(市、区)科技投入特别是企业科技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急需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
(三)“十二五”面临的形势与需求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深入贯彻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科技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需求。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为此,迫切需要大力提升我区产业科技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培育战略性支撑产业,促进我区农牧业、生物产业、藏医药业、旅游业、优势矿产业、新能源、文化创意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协调发展。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将西藏建设成为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显著缩小。为此,迫切需要大力提升我区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加速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高原特色农牧业,增加农牧民收入。
――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对科技工作明确提出了“建平台、攻专项、促转化、广普及”的要求。为此,迫切需要整合区内外科技资源,重视引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学技术普及率。
――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事关国家生态安全和西藏和谐社会的构建。加强西藏生态保护,构建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促进区域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目标,迫切需要坚强的科技支撑与保障。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围绕自治区“提升一产、壮大二产,做强三产”的要求,按照“引创结合、重点突破、夯实基础、支撑发展”的科技工作方针,继续强化引进、消化和吸收先进适用技术,加强高原特色领域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工作机制,培育壮大战略性支撑产业,增加农牧民收入,保障与改善民生,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十二五”时期科技发展要突出以下基本要求:
――坚持科技服务产业发展。围绕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培育壮大战略性支撑产业为重点,提升一产、壮大二产、做强三产,促进科技与经济更加紧密结合,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特色优势产业的科技发展水平。
――坚持科技惠及民生。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紧密结合,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重大科技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为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切实有效的支撑。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针对新时期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提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突破关键共性技术,使科技创新在加快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坚持资源统筹配置。创新科技管理机制,立足区内外,统筹配置部门、地(市)、县(市、区)、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科技资源,统筹项目研究、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促进科技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
(二)发展目标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技投入明显增加,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进步和创新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更加凸显。到“十二五”末,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40%,对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45%,科学技术普及率达到90%。
(三)总体部署
――深入实施青稞产业、马铃薯产业、饲草产业、藏药产业、金牦牛科技工程、金太阳科技工程、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建设等8个重大科技专项,着力解决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问题,加速培育战略性支撑产业进程。
――针对培育提升战略性支撑产业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部署3个主要方向、13个重点领域、45项科技攻关任务,加强产业科技、民生科技和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快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和重大公益技术。
――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健全大中型仪器设备购置、使用、共享和维护制度,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体系健全、共享高效的基础条件平台体系,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
――实施“十百千万”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引进一批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扶持一批在区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组建若干科研创新团队,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逐步建立起结构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
――改革和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加强科技宏观决策和统筹协调,强化科技发展整体部署,合理配置全区科技资源;加强基层科技工作和队伍建设,提高基层科技管理和科技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专家决策咨询制度和公众参与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三、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
围绕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突出重点,把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集成和示范及重大科技工程建设作为重大专项,力争取得突破,解决制约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问题。
(一)青稞产业
围绕西藏青稞产量质量安全、提升青稞产业化水平,开展青稞种质发掘与创制、高产优质专用青稞新品种选育、原良种繁育技术、高产高效栽培、青稞精深加工、青稞产业经济等方面的研究、集成和示范,培育和应用突破性新品种2~3个,建立4~6个万亩千斤的高产增效科技示范田,大面积示范推广50万亩;研制和生产5~7个具有国内外市场和品牌效应的青稞特色产品,构筑种质资源共享、品种选育联合、栽培技术集成、加工技术联盟等环节有机链接的青稞产业技术体系,为提升青稞产业,加速青稞向优质化、专用化、高效化、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马铃薯产业
围绕马铃薯产业化发展和农民增收,开展马铃薯品种选育、高产栽培、机械化耕作、套复种生产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研究与示范,选育适合于高原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高产、优质、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种2~3个,建立马铃薯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建设3个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1个产业科技园,示范推广高产淀粉新品种加工薯5万亩,建立年循环贮藏能力5万吨贮藏库,促进马铃薯产业化发展。
(三)饲草产业
围绕西藏饲草短缺和利用低效等重大生产问题,开展牧草种植时空拓展、优质草产品加工与利用以及奶牛和彭波半细毛羊高效饲养等技术研究与示范,通过挖掘优质野生牧草种质资源,选育适宜的优良牧草新品种,申报国家牧草审认定品种1~2个;制定相应技术标准8个,扶持组建示范性草畜专业合作组织4~6个;建立并完善12个综合性示范基地,辐射带动牧草种植面积20万亩,形成企业牵头、整村推进、农户参与的协调联动机制,为支撑高原草业和农区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技术积累和模式样板。
(四)藏药产业
围绕藏药产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藏药材资源短缺问题,开展濒危和用量较大的藏药材繁育及标准化种植技术研究,制定藏药材人工繁育及种植的标准作业程序,推进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用结合的红景天、天麻等道地藏药材GAP基地建设,2个藏药材基地通过国家GAP认证,推动林芝地区藏药材可持续实验区建设进程;依托藏药技术研发创新联盟,开展藏药标准研究与剂型改造,研发藏药新药,完成2~3个藏药新药的研发和获得1~2个新药证书,促进藏药产业现代化发展。
(五)金牦牛科技工程
围绕西藏牦牛生产增量增效,提升牦牛产业发展水平,开展牦牛良种繁育、牦牛健康养殖、牦牛疫病防控、牦牛饲草饲料保障、牦牛肉奶产品开发与利用等技术研究与示范,建立2~3个优良类群选育基地,选育1~2个具有推广前景的优良类群,提高牦牛生产性能15%以上,提高牦牛肉奶等产品供给能力;研发生产3~5个具有市场前景和品牌效应的特色产品,加快解决当前牦牛特色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推动牦牛特色产业逐步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六)金太阳科技工程
结合实施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和《西藏自治区无电地区电力建设规划》,开展光伏发电、风力发电、风光互补发电、光热利用新技术的集成、示范和推广研究;建立太阳能新产品的规模化生产线,研发太阳能供热系统、便携式太阳灶、自动跟踪太阳能开水器等关键技术;全面进行风、光、水电互补技术和有效模式试验,增加供电可靠性,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开展高寒地区风机适应性试验认证工作,建立高寒高海拔风机试验基地,筛选出适合西藏地区的风机性能参数,促进新能源在西藏的广泛应用。
(七)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
结合《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的实施,开展主要类型生态系统功能变化规律、趋势及形成机理研究,研发典型流域生态系统保护与退化生态系统整治的关键技术与模式;开展西藏生态资产评估研究;重点针对拉萨河流域主要类型生态系统,开展以维持生物多样性和退化草地修复等生态系统管理和功能调控技术研究,开发主要类型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综合技术模式,建设3个综合试验示范区,为西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和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八)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建设
围绕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建设,开展以反映西藏特色文化、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生态环境为内容的自然、人文和科学相融合的展陈创新设计和展陈品的制作与保护研究;研发博物馆整体系统节能关键技术,进行绿色建筑认证和数字化展示研究;开展青藏高原隆起、高原探险、冬虫夏草生长3D立体化模拟以及攀登珠峰体验装置等科学研究与技术集成研发,建立基于视联网的高清视频互动科普平台和基于物联网的信息管理系统,建成高水平的数字化博物馆。
四、加强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着眼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和保障改善民生,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消化、再创新的力度,加快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建立支撑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技术体系。
(一)加强产业科技创新,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支撑产业,加强重点产业关键技术攻关。
1.高原特色农牧业
加强农牧业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加大优良品种选育力度,引进、选育农作物新品种或品系8~10个、特色畜禽品种或品系3~5个、特色园艺新品种9~12个;推动良种良法配套,研发和应用特色畜禽繁殖与生产技术3~5项、特色农作物先进种植技术8~10项;加快农牧业生产新型装备、农牧业科技成果的引进、创新与集成应用。
实施新农村建设科技推进行动,结合科技扶贫工作,建立5~7个科技示范县、10~15个科技示范乡镇、30~35个科技示范村,发展8837名农牧民科技特派员,扶持培育科技特派员创业示范户500户。
主要任务:
(1)特色农牧业优良品种引进、选育与资源利用研究与示范
(2)粮油作物主要推广品种高产、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
(3)开展奶牛、猪、禽为主的饲料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4)特色畜禽高效养殖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5)农、牧、林主要病虫害监测和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
(6)特色园艺作物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7)气候变化对西藏农牧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高原绿色、有机食(饮)品业
配合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高原绿色有机食(饮)品业,引进、开发高原绿色、有机食(饮)品生产技术10~15项,形成较完善的技术体系,制定产品地方标准,打造西藏特色品牌和绿色品牌。
主要任务:
(8)绿色、有机食(饮)品生物资源普查及产业化前景评估
(9)绿色、有机食(饮)品生物资源原产地保护与重建技术研究与示范
(10)绿色、有机食(饮)品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3.藏药产业
进一步完善藏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提升藏药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藏药产品。挖掘、整理5~8个藏药秘方,完成5~8种藏成药药理学、毒理学、药效学研究,完成2~3个藏药新药的研发和获得1~2个新药证书,完成10种藏药材种植技术规范研究,新编制70-80种藏药材地方标准。
主要任务:
(11)藏成药药理学、毒理学、药效学等基础研究
(12)藏药材、藏成药标准化生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13)藏药秘方挖掘和新药研发
4.旅游业
以旅游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为重点,提高旅游产品科技含量,延伸旅游产业链,带动农牧区旅游创收。
主要任务:
(14)西藏旅游产业发展综合信息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15)西藏生态旅游规范与标准化研究
(16)西藏旅游安全保障与紧急救援系统研究
(17)西藏主要景区旅游环境容量及调控机制研究
5.优势矿产业
开展西藏主要成矿区(带)优势矿产的成矿规律、成矿预测和找矿靶区研究,加强铜矿、铬铁矿、钾盐、地热、矿泉水等优势矿产资源探、采、选等先进技术的引进、研发和应用,加强盐湖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开展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研究和示范,促进优势矿产业的健康发展。
主要任务:
(18)中低品位、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19)矿区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与恢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6.新型建材业
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建材业,研发适用高原环境的节能、环保、绿色的新型建筑材料,加快建材业升级换代。
主要任务:
(20)传统建筑材料挖掘与开发
(21)节能环保、经济适用型建筑材料和工艺的引进与开发
7.民族手工业
坚持保护、挖掘、利用和创新相结合,加快传统民族手工业工艺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内涵,依靠科技增强民族手工业的市场竞争力。
主要任务:
(22)藏毯、藏香等生产技术创新与新产品开发
(23)民族特色旅游纪念品的研制与开发
(二)大力发展民生科技,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围绕医疗健康、新能源、水利水电、信息化等涉及民生的重大科技问题,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引进和研发新设备,强化民生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广。
8.高原医学
以高原病、地方病、传染病、非传染性重大疾病防治研究和藏医学基础理论研究与创新为重点,加强藏医学基础理论研究与创新,运用藏医学和现代医学理论,研究发病机理和临床治疗技术,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医疗水平。
主要任务:
(24)高原病的发生机理和防治技术研究
(25)高原地区慢性病和常见病的监测、预防、诊疗和康复技术研究
(26)藏医古籍挖掘整理、历代藏医名家学术思想、藏医药养生与保健学研究
9.新能源
加强以太阳能为重点的新能源技术研究和推广,引进、研发光热、光电、风能、地热、生物质能、低温余热利用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高原低压缺氧条件下的新型节能减排技术,建设西藏国家级太阳能产业化示范基地,进一步完善太阳能检测实验平台。通过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和西藏无电地区电力建设规划,有效解决无电乡、村用电问题。
主要任务:
(27)光热、低温余热利用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
(28)新型太阳能发电技术引进、试验和示范
(29)风力发电技术引进、试验和示范
(30)高原环境下新能源技术产品的检测标准研究
10.水利水电
开展水资源优化配置、高效节水灌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关键技术研究,进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建立农牧区供水供电、防汛抗旱减灾技术保障体系。
主要任务:
(31)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研究与示范
(32)水利基本建设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研究
(33)重大水利工程安全监测预警及水利信息化研究
11.信息化与文化创意
建设科技信息网络平台和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初步建成适应创新和发展需求的科技信息化服务体系,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西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应用。
主要任务:
(34)农村科技信息化技术与产品开发
(35)西藏文化遗产数字化保存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
(36)藏汉双向机器翻译系统研发
(37)西藏社会安全信息服务系统开发
(38)西藏科技电子政务系统开发与应用
(三)建立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科技支撑体系,促进可持续发展
突破高原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防治、气候变化应对与适应等技术,提升科技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
12.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建立生态环境功能变化监测与评估体系,开展高原退化生态系统修复关键技术与模式研究,为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的保护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主要任务:
(39)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监测技术、评估体系研究
(40)藏北退化草地综合整治技术研究与示范
(41)西藏生物多样性和特殊物种资源普查、保护与人工辅助繁育技术研究与示范
(42)气候变化对高原冰川、湿地、生态系统、生产领域的影响研究
13.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
建立完善自然灾害监测站网和自然灾害数据库,提高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水平,为构建灾害监测、预报、评估和救灾决策与应急一体化的预警系统提供技术支持。
主要任务:
(43)西藏自然灾害背景数据库建设
(44)藏北牧区防灾减灾技术与预警系统开发
(45)藏东南山地地质灾害发生机理和防治技术研究
五、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与基地建设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共建的方针,整合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各方面资源,加快构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信息服务三大科技平台。
强化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建设西藏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科技产业园区,建立健全孵化器运行机制;加大对拉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达孜工业园的支持力度,推进那曲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区建设,为西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重点培育和扶持科技型企业40家,争取培育2~3家创业板上市企业。
提升科研开发平台综合研究水平,着力加强现有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的升级和改造。重点支持青稞种质资源创制与牦牛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藏医药与高原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西藏高原草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5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或研究中心建设,力争实现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重点支持藏文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支持西藏大学与中科院共建重点实验室;继续支持西藏真菌重点实验室、西藏新能源研究示范中心、西藏自治区地矿测试研究实验室、西藏高山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西藏自治区冰湖灾害与水资源重点实验室等6~10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改造,新建马铃薯、兽药等8~10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绿色食(饮)品、生物技术等领域2~3个企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力争实现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覆盖重点行业和领域。
拓展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服务领域,建立和完善面向全区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网络及电子信息、人才网络等6个资源共享系统,规划建设西藏高原特色生物种质资源库。
发挥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引导作用,大力推进拉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一区三园”建设,争取日喀则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升级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尼洋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成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和巩固10个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依托成果转化平台,重点开展优质农作物标准化高效栽培综合技术、畜禽养殖综合技术、农牧区生态恢复综合技术、农区庭院太阳能沼气利用技术、人工种草和饲草加工技术等科技成果的转化示范。
六、大力培养引进创新型科技人才
把培养和引进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团队和人才梯队作为科技工作的核心任务,进一步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构建具有西藏特色的创新型科技队伍。
(一)优化科技人才政策
贯彻落实“科教兴藏、人才强区”战略,构筑公平、公正、竞争、合作、流动的符合西藏特殊情况的科技人才发展环境,建立健全人才引进、管理和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技奖励、课题报酬、职称评聘等人才激励政策,切实改善科技人员的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最大限度地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推动社会、企业科技专业人才队伍的发展和壮大。进一步强化基层科技人才的培养工作。
(二)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工程
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扩大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稳定人才队伍。围绕重点产业发展、优先技术领域和优势学科建设,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和技术工程,加快学科带头人培养,多渠道、多形式引进急需人才;依托区内外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和人才优势,采取开放联合的方式加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专门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培养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加大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和资助力度,营造适合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环境。加强科技管理、科技服务和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十百千万”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以首席科学家、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培育20个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引进100名科技创新人才,发展8837名农牧民科技特派员,培训30万名农村科技明白人。
七、保障措施
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在科技体制机制、科技投入、知识产权、科学普及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全面推进西藏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确保本规划各项任务的落实。
(一)制定完善鼓励自主创新的法规政策
积极贯彻落实各项法规政策,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推进自主创新工作营造良好的法制与政策环境。一是落实各项政策法规。对现行政策法规进行系统评估和评价,根据发展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修订和完善,通过落实有关鼓励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共享科研基础平台、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不断优化创新政策环境。二是制定和出台促进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政策,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业的发展,加快技术转移,增强政府采购促进科技发展的功能。三是加大科技管理体制创新力度,进一步完善统筹协调的“大科技”体制。构建和完善高效合理的科技管理协作机制,完善专家咨询论证、项目招投标和评审、滚动支持、绩效考核、项目信誉、企业项目后补助、项目专员等制度;推行项目法人管理制度,完善科技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及备选项目库;制定鼓励科技创新和科技人员创业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加强软科学研究,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和科技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二)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
发展和完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持续增加科技投入。一是加大财政性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财政科技投入应当明显高于自治区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二是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科技项目支持和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的落实,引导企业、金融、保险、社会等方面的资金投向科技创新。三是搭建多种形式的科技金融合作平台,引导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风险投资机构、社会担保机构等各类金融机构和民间资金加大对企业科技开发活动的支持力度,拓展企业融资渠道,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机制和科技创新风险分担机制。
(三)完善科技援藏和合作交流机制
充分利用自治区与科技部建立的部区会商工作制度、自治区与中科院的区院科技合作协议,发挥中科院青藏所等国内科研院所和重点高等学校的资源优势,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和支持我区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国家高水平科研院所在西藏地区开展的国家战略层面的科技攻关,通过联合研发等形式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具有高原特色的基础理论研究和针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需求的应用研究,提高我区科技人员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实现重点领域科技的重大突破;利用对口援藏的优惠政策,提高对口省(市)的科技援藏力度,引进兄弟省(区、市)的科技资源优势和企业自主创新经验,提升地(市)科技工作的能力。建立厅地(市)科技工作会商制度,加强分类指导,合理布局自治区级科技计划。加大对地(市)、县(市、区)科技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提高基层科技管理和科技服务水平。
(四)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保护创新主体权益,加快技术转移,促进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和培训,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各种行为,引导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重视和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二是加强知识产权深度开发与经营,通过市场化运作机制,筛选具有产业化前景和推广价值的专利技术,促进专利成果产业化。三是完善技术转移机制,健全技术转移中的利益分配机制,构建跨区域的、以服务西藏产业发展的高效的技术转移通道,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商品化、资本化和产业化的良好环境。
(五)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
提高科普工作的效率和效益,继续推进以农牧民科技特派员为主的基层科技服务队伍建设,完善多层次的农牧业科研、技术应用与推广体系;结合各类农牧项目的实施,加强农牧业新技术的培训、示范和推广;加强对全区城镇居民特别是干部队伍的科普工作,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技术,创新载体、内容和形式,强化全民科普工作,提高科普的效率和效益;切实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有计划向高等学校和中小学生开放;重点建设和管理好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经营性科普文化产业发展,形成科普事业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六)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坚持自治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全面抓落实,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搞好规划的宣传,统一全区干部群众思想,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凝聚力量,形成全社会重视科技、推动科技跨越式发展的浓厚氛围。完善科技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出台落实本规划的配套政策,切实解决重制定、轻落实的问题,确保“十二五”时期科技发展规划各项任务的顺利实施。
自治区科技主管部门负责规划的组织协调实施,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对科技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各级科技部门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业及社会团体的统筹协调与交流合作,积极配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科技规划的落实;完善科技工作中的监督、检查、考核与协调工作,建立健全科技规划监督评估制度。依据科技项目类别,建立具有针对性、层次性的项目领导监督小组和专家咨询组,构建科技项目绩效评估体系,保证项目在立项、实施和验收等各个环节的科学性;通过加强科技项目管理部门与项目承担单位以及项目团队之间的及时沟通,加强信息交流和动态监管。自治区科技主管部门负责跟踪分析规划执行情况,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监督预警,定期向政府报告执行情况。
各省市科技厅网站
自治区政府部门网站
西藏各科研院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