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科技规划

关于批转西藏自治区“十二五”时期农牧科学发展规划的通知

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sti.xizang.gov.cn 2015年05月13日 来源: 作者:管理员

各行署、拉萨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
  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农科院制定的《西藏自治区“十二五”时期农牧科学发展规划》,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
                                                                        2012年9月26日  

    附件: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十二五”时期农牧科技发展规划

前 言
   经过长期的积极探索,特别是“十一五”时期的不懈努力,我院农牧业科技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十二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社会从加快发展走向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全力推进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农牧区繁荣的重要阶段。为在“十一五”工作的基础上,全面促进西藏农牧业科技进步,切实提高农牧业科技的带动能力、引领能力与支撑能力,争取以更加优异的成绩、更加丰硕的成果、更加先进的技术,持续增强农牧业发展的动力、活力和后劲。根据自治区有关精神,在反复调研、多方论证的同时,从西藏农牧业经济和农牧业科技实现新跨越的战略需要出发,以服从和服务大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立足科研、着力创新,立足发展、突出进步为基本要求,特组织编写了《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十二五”时期农牧科技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充分体现了进一步增强农牧科研单位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奉献意识,加快提高农牧业科技创新份额和贡献率的主导思想。立足于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农牧科技发展路子和“提升一产”总要求,始终坚持“以研为本”、“自主创新”工作主线,以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和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难题为己任,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并举,科技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研发并重原则,通过人才队伍建设、平台条件建设、全国科技大协作及科技交流与合作等工作的持续推进,快速提升我院农牧科技创新的能力、层次和水平,力争在较短时间内突破或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持续不断地为全区农牧业的跨越式发展储备足够的先进技术成果。并通过大规模的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深入持久地开展农牧民科技培训,全力加速西藏农牧业科技进步。
   “规划”以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第八次代表大会精神,以及《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西藏自治区“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西藏自治区“十二五”农牧业发展规划》等为依据。通过对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区党委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等的学习和理解,在为“规划”的编制奠定理论与政策基础的同时,也为我院“十二五”农牧科技工作确立了奋进方向与目标定位,确保了我院“十二五”农牧科技工作始终能够在中央和区党委的统一指挥和部署下,围绕工作大局,服务中心工作,全面履职尽责。通过认真把握和积极吸纳《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十二五”时期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西藏自治区“十二五”时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西藏自治区“十二五”时期农牧业发展规划》等精神,确保了我院“规划”与“十二五”时期自治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行业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与统一。通过总结我院“十一五”科技工作,确保了农牧科技工作的连续性和持续性。同时,“规划”更好地体现出了新起点、新要求、新发展的思路,从源头上对农牧科技工作可能出现的简单重复现象进行了预防,确保了农牧科技工作在“十一五”的基础上持续深入地进行。
   “规划”分为五大部分:一是“十二五”时期农牧科技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二是“十二五”时期农牧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三是“十二五”时期农牧科技工作的重点任务;四是“十二五”时期农牧科技工作的重点领域与主攻方向;五是“十二五”时期农牧科技工作的保障措施。五大部分上下贯通,联系紧密,重点突出,目标明确,任务具体。通篇贯穿了围绕一个中心,抓好三大任务,提高三个能力,培养四支队伍,实施四项科技行动,实现五大突破的发展思路,即围绕“提升一产”和增加农牧民收入这个中心,抓好科技创新、科技示范和科技惠民三大任务,提高科技创新、科技支撑和自身发展三个能力,培养科研、开发、经营和管理四支队伍,实施提高粮食单产、畜牧增产增效、特色农产品研发、科技助推农牧民增收等四项科技行动,实现农牧业科技创新新突破,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科技成果;实现科技惠民新突破,抓好强基惠民驻村点工作,率先实现科技富民目标;实现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新突破,培养和引进一批“留得住、用得上、过得硬”的骨干科技人才队伍;实现科研条件与创新平台建设新突破,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和示范基地;实现科技体制改革新突破,建立新型和现代科研管理体制。即“133445”总体工作思路。
   “规划”突出了四大特点。一是通篇贯穿了“引创结合,重点突破,夯实基础,支撑发展”和“建平台、攻专项、促转化、广普及”的全区科技工作总方针,符合了中央、自治区大政方针,迎合了国家和自治区的总体思路。二是以加速农牧科技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为前提和总体构架,着重对未来五年农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框架以及对农牧科技创新方式、创新手段等进行了构筑与谋划,集中体现了经济发展科技先行的通行法则。三是“规划”突出体现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以人才为抓手,通过采取引进、培养和使用相结合的方法,以及领军人才、高层次科技人才作用的发挥,与各种科技资源的优化整合和高效利用,全力推进西藏农牧业科技进步。四是紧扣“建设高原重要的特色农产品基地”、“提升一产”和加速推进农牧业现代化等主题,紧密结合《西藏自治区“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设置的青稞产业、马铃薯产业、饲草产业、藏药产业、金牦牛科技工程、金太阳科技工程、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西藏自然博物馆建设等八大科技重大专项,以及《西藏自治区“十二五”农牧业发展规划》设置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类项目、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类项目、草院生态保护类项目、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类项目等四大重点工建设,扎实地进行了西藏农牧业基础性、前沿性、战略性等重大关键性研究的高端设计,其目标之大,任务之重,领域之广煎所未有。
   总之,“规划”科学谋划了我院“十二五”时期农牧科技工作的宏伟蓝图,是领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院农牧科技工作基本依据。我们坚信,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强化措施,健全机构、完善机制,以及全院上下的齐心协力和砥砺奋进,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一定能够圆满地完成,“规划”确立的目标一定能够如期实现。
   第一章 “十二五”时期农牧科技发展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院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自治区科技工作方针,从我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对农牧科技的现实需求出发,立足于攻克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技术难题,千方百计争取科技项目,全力以赴推动事业发展。先后实施国家和自治区各级各类科技项目458项,总经费2.75亿元,全面加强科技创新,全力推进成果转化,全方位加大科技服务力度,取得了事业发展的新成就,为“提升一产”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一)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针对我区农牧业生产中急需优质高产品种和高效种养殖技术的实际,不断优化科研攻关思路,依托特色农牧业资源优势,重点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取得39项科研成果,其中28项获得国家和自治区奖励。获得技术成果专利6项。出版科技图书27部,发表论文560篇。
   1、农牧业新品种选育取得新突破
   培育出l7个农作物新品种(系),其中审定品种5个;选育出青稞等高产超高产新品种7个,普遍增产l5%以上。培育2个畜禽新品种,筛选出26个牧草新品种,在牦牛、藏西北绒山羊、藏鸡等特色畜禽生产性能改良技术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牦牛胚胎移植技术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引进筛选出27个园艺新品种,提纯复壮6个西藏辣椒品种,选育出了2个大白菜新品种和3个核桃新品系。在特色农牧业新品种选育及其原种繁育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发展西藏现代种业奠定了物质基础。藏油5号油菜新品种选育、绒山羊品种选育与示范、澎波半细毛羊新品种培育研究分别获得自治区科学技术一等奖;西藏牦牛生产性能改良技术研究、西藏核桃新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获得自治区科学技术二等奖。
   2、农牧业特色产业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取得新成效
   在农作物新品种高产栽培、植物保护、农产品开发、畜禽良种繁育与高效养殖、优质牧草高效种植、畜禽重大疫病防控、设施园艺作物新品种高效栽培与病虫害综合防治、农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及环境检测、农牧业生态环境保护等10多个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研究集成32项实用技术,为农牧业增产增效提供了技术支撑。农作物重大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牦牛繁育综合技术示范、西藏主要农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成果先后获得自治区科学技术一等奖;农作物丰产增效技术示范、青稞β-葡聚糖提取工艺与功能食品开发获得自治区科学技术二等奖。
   3、现代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积极争取国家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和试验站,建成了青稞、油菜、马铃薯、大宗蔬菜、食用菌、燕麦、牦牛、绒毛羊、牧草、绒山羊等13个西藏综合试验站和2个青稞栽培专家岗位,加强了示范基地建设,为提升我区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
   (二)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我院按照“提升一产”、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目标要求,以农牧区为主战场,以科技示范为先导,组织全院科技力量,采取建立示范基地、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等方式,依托国家和自治区科技、财政、农发等项目的实施,不断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先后示范推广了30多个农牧业新品种和40多项先进实用技术,充分发挥了农牧科技的引领带动作用。
   1、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与示范区建设得到加强
   重点实施了“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日喀则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增效与农区高效养殖技术集成及产业发展”、“那曲地区牦牛高效繁育与快速出栏技术示范”等科技专项,建立了12个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和示范区,覆盖25个县9000多户27000多农牧民,累计新增产值1.5亿元。建立和巩固了堆龙德庆、曲水、白朗3个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年生产优质良种40万公斤以上,有效缓解了我区农作物良种供求矛盾。
   2、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成果转化力度加大
   实施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繁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示范31万亩,累计新增粮油1240万公斤,集成示范了主要农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为全区种植业树立了样板。实施特色畜禽良种选育及高效养殖技术示范,科学养殖畜禽12.6万头(只),改良黄牛13.7万头,良种牛个体产奶量提高20%以上,彭波半细毛羊新品种的示范推广使河谷农区绵羊良种覆盖率提高到17%,为发展特色畜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实施名特优蔬果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3万亩,繁育推广优质蔬菜瓜果种苗90万株,扶持建设了5个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村,示范户年均收入达2万元以上。
   (三)产业研发与科技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1、产业研发取得新进步
   经过多年培育,我院科技产业研发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初步形成了“雅谷都”牌红景天饮料、“圣科牌”农作物种子、青稞-β葡聚糖系列功能产品、特色蜂蜜产品研发等科技产业。2006年10月,红景天饮料厂荣获“西藏名牌”企业称号。近年来,红景天饮料的年生产和销售能力始终保持在800吨以上,年产值达360万元以上。“圣科”牌种子产业年生产、加工、销售、供给农作物原种、原原种400吨以上,有效缓解了我区农作物原种、原原种供求矛盾。青稞-β葡聚糖系列功能产品,已具备一定生产能力,有望形成新型产业。特色蜂蜜产品年生产能力达30吨以上,有力促进了西藏养蜂特色产业的发展。
   2、科技服务取得新成绩
   “十一五”期间,面向全区累计培训基层干部和农牧民22.6万人(次),培养农牧民科技明白人1300人。根据农牧民实际需要,先后编写了《西藏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手册》、《农牧民培训科普手册》等45种76万册的科普读物,开发藏汉文多媒体课件75个、语音录入实用技术120项,巩固提升了10个农牧科技远程教育接收站,全方位开展农牧科技实用技术信息化服务。
   按照自治区扶贫工作部署,认真做好定点扶贫工作。通过各种渠道争取资金2347万元,以尼玛乡为重点,辐射周边乡镇,大力实施饲草基地建设、牦牛良种繁育、牦牛育肥、羔羊育肥、乳品加工、牧区综合服务能力建设等科技项目,实现项目区人均增收670元。
   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建设与发展,我院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科研条件明显改善,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明显加强,科研攻关与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成果转化与科技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科技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维护稳定和平安院所建设迈上了新台阶,我院已成为推动西藏现代农牧业发展的重要科技力量,为“十二五”时期农牧科技事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基本经验
   1、党中央、区党委对农牧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自治区科技厅和财政厅等部门的全力支持和大力帮助,是做好农牧科技工作的保障。“十一五”期间,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国务委员刘延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自治区主要领导张庆黎、列确、向巴平措等先后来我院检查指导工作,为我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增强了全院上下做好工作的信心与决心。
   2、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加快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是做好农牧科技工作的关键。“十一五”期间,我院千方百计筹措资金460多万元,根据科研工作需要,持续加大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力度,培养博士研究生9名、硕士研究生64名、正副研究员60余名,初步建立起一支农牧科技创新团队,为加快自主创新进程奠定了人力基础。
   3、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做好农牧科技工作的前提。“十一五”期间,在国家有关部委和自治区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我院相继建成了青稞研发、牦牛研发、农牧民科技培训等6个研究中心和西藏拉萨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新建了8860平方米的综合实验楼,组建了青稞生物技术、牦牛遗传育种、动物营养、食用菌等专业实验室。有力改善了科研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了创新与服务能力。
   4、不断深化科技交流,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是做好农牧科技工作的有效途径。“十一五”期间,我院先后与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国内20多个科研院所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昌都、山南、拉萨等地(市)签订了农牧科技战略合作协议,初步形成了国内外广泛科技合作的新格局。
   三、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推进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西藏农牧科技发展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七届七次全委会对西藏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西藏农牧科技工作面临诸多新机遇和新挑战。
   1、面临的重大机遇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工作,相继出台了《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西藏自治区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及《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决定》等,把科技发展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农牧科技的战略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2009年,中央1号提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以及2012年中央1号提出了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进一步为新时期新阶段农牧科技发展指明了目标方向和工作重点。随着国家财力日益增强,科技投入迅猛增加,西藏农牧科技正处于大发展的最好时期。
   “十二五”时期是西藏农牧业从传统走向现代,从粗放走向集约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缩小同国内农业发达省区的差距,全面提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加大科技支撑力度。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从西藏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和国家战略需要出发,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着重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战略支撑产业,稳步提升农牧业发展水平。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系统阐明了西藏特色农牧业的发展特点、发展规律、发展路子与发展方向,明确提出了打造“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的目标要求,特别强调要“加快形成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的青稞、高原油菜、马铃薯、优质绒山羊、牦牛、藏系绵羊、藏猪、藏鸡以及藏药材等优势农畜产品基地”。中央的大政方针明确了新形势下西藏工作的重点,为西藏农牧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十二五”我区农牧科技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及时部署,统筹规划,确定了推动西藏科技发展的新举措,明确了新形势下大力推进科技进步的发展思路,为西藏科技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国家有关部委、各省市有关部门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指示精神,精心安排、全面部署,形成了举全国之力支持西藏发展的良好氛围和机制。科技部、农业部先后召开全国科技、农业援藏工作座谈会,科技部建立了部区会商工作制度,对科技援藏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科技援藏力度进一步加大,为我区农牧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2、农牧业发展对科技的战略需求
   西藏是我国特色农牧业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农牧业特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是西藏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随着我区大力发展农牧业特色产业,特色资源开发与保护矛盾目益尖锐,迫切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特色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了把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对西藏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西藏农牧科技发展任务非常艰巨。
   我区特色农牧业发展对科技的重大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大幅度提高粮食单产亟需科技突破。确保粮食安全、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种植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我区种植业既面临着稳定粮食总量和改善质量的巨大压力,也面临着耕地面积小、扩大难度大,又要调整一部分耕地发展经济作物和饲草饲料作物的困扰。只有通过科技创新,在粮食作物新品种引进和选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集成创新等重要领域取得新突破,才能充分挖掘粮食作物品种和耕地生产潜力,促进种植业增效增收。
   (2)大力挖掘畜牧业潜力亟待科技突破。我区农牧业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畜牧业发展的势头强劲。既面临着畜产品需求增长、投资力度加大、挖掘农区畜牧业发展潜力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草地日趋退化、饲草饲料生产技术落后、养殖水平低、饲养方式转变难的困扰。依靠科技进步,改良畜禽和饲草饲料品种,提升畜禽养殖和饲草大面积种植技术水平,是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3)高效利用特色农牧业资源需要科技支撑。我区农牧业资源丰富、独特,但生态环境脆弱,开发与保护的矛盾突出。如何在保护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利用优势资源,促进农牧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行资源合理配置与开发利用,特别是在保护性耕作、农田土壤肥力恢复、天然草地保育恢复、防止水土流失等技术的集成创新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才能更好地促进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4)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及其产品加工业亟待科技支撑。特色农牧业是我区农牧民增收的亮点和重要渠道,但是既面临着充分挖掘资源开发潜力、培育市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机遇,也面临着资源家底不清、加工技术缺乏、产品单一、档次低、生产规模小等突出问题;既面临着充分利用特色、优质、无污染、绿色食品生产的优势来打造品牌、占有市场的机遇,也面临着生产水平、科技含量、市场占有率低等的困扰。必须加快特色农畜产品自主研发、特色生物资源驯化利用、珍稀生物资源保育等技术创新,加大引进、消化、吸收先进加工技术和工艺,提升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和打造特色、优质、名牌产品的水平。
   3、面临的困难
   十五年来,我院农牧科技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和显著成效,但距离区党委和政府以及“三农”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主要是农牧科技发展还不能满足我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求,其深层次的原因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创新团队建设尚需加强。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仍然紧缺,尤其缺乏科研领军人才,难以满足农牧科技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根据我院农牧科技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分析,今后3-5年,急需引进与培养具有博士学历的高精尖人才30名、高级专家30名、高级管理人才15名。
   科研创新平台建设仍较滞后。缺乏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缺少野外试验站和科研基地,急需快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必须加快建设青稞与牦牛、动植物重大病虫害、特色农畜产品加工、农作物生物技术应用以及畜禽生物技术应用等重点实验室,完善基础设施和购置仪器设备,力争在近5年内建成2-3个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
   缺乏鼓励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与人才流动引导机制。科技体制改革尚未迈出实质性步伐,科研运行机制活力不足,难以全面激发科技人员的创造力,体制机制创新步伐亟待加快。为推动农牧业科技跨越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力推进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进程。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西藏农牧科技事业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牢牢抓住国家和自治区高度重视农牧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宝贵机遇,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坚持“引创结合,重点突破,夯实基础,支撑发展”和“建平台,攻专项,促转化,广普及”的科技工作方针以及“科研立院,创新兴院,人才强院,产业富院”的办院方针,把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农牧民收入、科技支撑引领农牧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农牧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升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为着力点,以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技术研发为重点任务,以推进农牧科技跨越式发展为目标,紧密结合《西藏自治区“十二五”时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设立的青稞产业、马铃薯产业、饲草产业、藏药产业、金牦牛科技工程、金太阳科技工程、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等科技重大专项,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发展战略,凝练一批重大项目和关键技术,加快出成果、出人才步伐,建立具有区域优势特色的农牧业科技创新体系与创新基地,推动科技创新与生产应用紧密结合,提高科技支撑和推进能力;着重围绕《西藏自治区“十二五”时期农牧业发展规划》提出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类项目、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类项目、草原生态保护类项目、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建设类项目等四大重点建设工程,积极提供农牧业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大幅度提高农牧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水平,全力推进西藏现代农牧业建设,为我区“提升一产”、建设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的原则
   西藏农牧科技的发展,必须注重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坚持以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处理好农牧业技术的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的关系,重点突出具有我区比较优势的青稞、牦牛等特色农畜新品种选育及农牧业特色产业关键技术的创新,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吸收和再创新。
   2、坚持以人为本与以研为本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学术氛围,鼓励自由探索,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以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科技服务“三农”为立足点,重点解决农牧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坚持以研为本,充分发挥创新团队和科研协作的优势,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3、坚持突出特色与突出重点的原则
   通过特色品种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科技的示范引领,推动特色优势农牧业上规模,产品质量上档次,提高农畜产品经济效益,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农牧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重点突破是加快西藏农牧科技发展的战略要求。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区已初步建立了农牧业科技创新体系,拥有一定的智力资源和农牧科技基础,并且在一些领域具备了一定的优势。但是,目前还不具备实现农牧科技全面超越发展的基础和实力。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围绕重点领域,突出重点任务,明确主攻方向,选择制约我区农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难题,整合资源,协同攻关,“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实现重点突破。
   4、坚持支撑发展与战略储备相结合的原则
   统一好自主创新与服务农牧业生产重大需求的辨证关系,选择制约我区“三农”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科技问题、关键技术进行超前部署,为支撑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和推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提供技术储备。
   三、发展思路
   坚持“133445”的总体工作思路,围绕一个中心,抓好三大任务,提高三个能力,培养四支队伍,实施四大行动,实现五大突破的发展思路,即围绕“提升一产”和增加农牧民收入这个中心,抓好科技创新、科技示范和科技惠民三大任务,提高科技创新、科技支撑和自身发展三个能力,培养科学研究、技术转化、产业开发、行政管理四支队伍,实施提高粮食单产、畜牧增产增效、特色农产品研发、科技助推农牧民增收等四项科技行动,实现农牧业科技创新新突破,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科技成果;实现科技惠民新突破,抓好强基惠民驻村点工作,率先实现科技富民目标;实现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新突破,培养和引进一批“留得住、用得上、过得硬”的骨干科技人才队伍;实现科研条件与创新平台建设新突破,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和示范基地;实现科技体制改革新突破,建立新型和现代科研管理体制。
   四、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在“十一五”的基础上,全力推进农牧科技跨越式发展,全面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学科建设及产业研发,进一步增强农牧科技综合实力,大力提升农牧科技服务水平,体制机制创新迈出新的步伐。通过不懈努力,到2015年力争取得10—20项科研新成果;强化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选育具有突破性的青稞、油莱、小麦等作物新品种6-7个,引进和培育园艺作物新品种10-12个,增产10%以上;研究、集成和示范25-30项先进实用技术,实现科技增产增效15%以上;示范推广30多项先进实用技术,农牧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区)促进农牧民增收20%以上。建成2-3个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农牧科技创新团队实力明显增强,培养农牧科技领军人才10-15名、学科带头人20-30名,高级职称和硕、博士学位的科技人员占到科技人员总数的50%以上。
   构建完善的农牧科技创新、农牧科技成果转化、农牧民科技培训与技术服务三个体系;建立稳固的现代粮油生产、现代畜禽养殖、现代设施园艺三个技术示范基地;培育农牧科研实验(综合实验楼)、设施农业(园区)、畜禽繁育(曲尼巴)三个农牧科技看点和亮点,初步建立起平台完善、人才聚集、环境优越、实力较强、特色突出、充满活力的农牧科技运行机制,力争农牧科技创新能力跻身西部省区中等行列,建成青藏高原一流的农牧科技创新院所。
   第三章 重点任务
   “提升一产”、建设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提高农牧民科技素质、增加农牧民收入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发展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的重要战略任务。围绕这一战略任务,确定我院“十二五”科技工作重点任务,明确具体目标和指标,推动我院农牧科技跨越式发展。
   一、围绕建设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全力推进科技创新
   大力开展农牧业特色种质资源保护、良种选育扩繁、高效种植养殖、动植物重大病虫防控、农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关键技术和产业链核心技术创新,重点突破青稞基因技术开发,着力加强特色农作物、畜禽、牧草、园艺育种科研,强化农牧业增产、增值、增效实用技术创新,全力推进牦牛、青稞、蔬果等特色农畜产品加工工艺与名特优新农畜产品开发及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创新。为建设自治区特色农牧业产业带和生产基地、建设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提供具有特色品质、高产优质、广适多抗的农畜新品种及其精深加工技术。
   二、围绕发展西藏现代农牧业,全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重点实施农作物新品种展示与示范,大力推进青稞高产新品种大面积示范推广工作,集中转化粮油作物全程机械化、标准化种植等实用技术;加强特色畜禽良种繁育与舍饲化高效饲养、优质饲草生产与加工、畜禽疫病防控等实用技术的集成示范与推广;加快名特优蔬果新品种、现代设施蔬菜标准化栽培等实用技术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农牧科技示范引领带动西藏现代农牧业发展的作用,通过促进现代农牧业发展,提升一产、推动农牧民增收。
   三、围绕提高农牧民科技素质,全力抓好农牧民技能培训
   充分发挥我院人才、技术、成果等优势,加大新型农牧民培训力度,积极争取项目建设农牧民科技培训基地。加强农村远程教育和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加快推进农牧区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定点扶贫工作,为农牧民增收提供全方位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
   四、围绕提升创新能力,全力推进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
   加快建设“西藏青稞种质改良与牦牛繁育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力争使之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力抓好“西藏农牧业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建设”和“西藏农牧业品种资源保护利用”两项“十二五”自治区重点项目的立项和实施。通过项目建设,建立覆盖不同生态区域的试验站和示范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技术中试基地,加强西藏农畜产品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推进农牧业生物种质资源库、保护圃(场)和繁育基地建设,加快农牧业生物技术应用实验室建设步伐,全面提高农牧业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积极争取国家青稞改良分中心建设项目。全面抓好拉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加大曲尼巴畜禽繁育基地建设力度,加强白朗县白雪试验站建设,加快建设农作物和园艺新品种原种繁殖和展示基地,加快云南元谋农作物育种南繁加代基地建设进程。持续提升现有科技产业开发能力,加大特色农畜产品加工研发力度。抓好农牧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和接收站台建设,筹划建设农畜产品加工、农业资源环境、草业科学、水产科学、农业信息等五个研究所。积极筹建藏西早地农业综合研究试验站、藏北草原畜牧研究试验站和藏东南生态农业研究试验站,分别服务于西部经济区、三大草地畜牧产业带和东部经济区。加强西藏青稞研发中心、西藏牦牛研发中心、西藏农业资源与环境研发中心、GIS技术研究应用研究中心等的建设和发展。抓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西藏10个综合试验站与专家岗位建设。
   推进与中国农科院12个专业研究所和全国省院的科技合作。继续强化农牧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办好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西藏分院,积极引进急需高层人才,大力培养后备人才,加快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第四章 重点领域与主攻方向
   根据我区农牧业、农牧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对科技的需求,确定7个重点领域和26个主攻方向。
   一、种植业产业技术领域
   围绕粮油生产的重点区域、重点作物、重点环节、重点技术,加快实用技术的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建立1-2个现代粮油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切实加大粮油作物高产品种,加强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工作,良种、良法、良田“三良”有效配套,良种良法、培肥沃土、改良耕作、植物保护等方面技术研究、创新和成果转化集成应用力度,力争选育出5-7个高产优质新品种,研制和集成示范粮油作物高产栽培技术7-10项,把我区粮油单产在现有水平上提高5%以上,促进种植业上水平。
   1、青稞高产超高产新品种选育与高效栽培技术示范
   在青稞种质资源创制与基因技术开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挖掘、筛选、创制一批青稞特异种质,完成青稞全基因组测序,构建核心种质和青稞基因图谱;在改进常规育种手段的同时,积极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育种,选育高产、超高产青稞新品种,选育出4—5个适应不同生态区域的亩产可达350-500公斤的新品种;引进筛选1-2个β-葡聚糖含量高、高产、抗逆新品种,创新、集成和示范育种高产栽培技术,加大青稞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力度,突破青稞新品种选育、建立3-4个万亩高产示范基地,研发2-3个重大特色产品,强力支撑藏中优质青稞生产基地建设和加工业的发展。
   2、小麦品质改良与示范
   利用已建立的西藏生态型小麦单缺体系统,进行染色体和优质、抗逆基因代换,筛选15-20份优质小麦新材料;利用矮败小麦有效基因控制技术,建立矮败小麦轮回选择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培育2-3个超高产、优质、抗逆小麦新品种,集成配套和示范推广高产栽培技术,全力提高小麦生产水平。
   3、双低油菜新品种选育与示范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和定向选择与调控等技术,鉴定优异基因及分子标记,创建具有优良特殊性状的育种材料,改善品质分析手段,培育1-3个低芥酸、低硫甙、高含油量、高产量、高蛋白质含量(双低、三高)油菜新品种,产量潜力达到250公斤/亩以上;研究油菜杂交优势利用和油菜杂交种制种技术,研究和集成示范“双低”油菜高效种植技术,支撑藏中“双低”油菜生产基地建设及其油脂加工业的发展。
   4、特色杂粮与饲草作物新品种选育与示范
   适应种植业结构调整和耕地用养结合的需要,加快豌豆生产品种更换与新品种选育步伐,加强蚕豆、马铃薯、荞麦、甜菜等作物的引种筛选和示范推广,加大人参果、藏红花、藏药材等特色植物的人工栽培与驯化,筛选1-2个品种进入生产应用,配套应用良种良法,提高特色杂粮作物种植水平和效益。
   5、粮油作物新品种原原种和原种繁育与示范推广
   充分利用我院已建成的西藏农作物原种繁育场、麦类作物原原种扩繁基地、油菜原原种繁育基地和杂粮作物良种繁育基地等科研基础设施和条件,结合实施自治区粮油作物良种生产“三级繁育”和良种补贴政策,推进农作物原种和良种生产“预约生产、集中繁殖、统一加工、定向供种”目标的实现。进一步加大优质、高产、高效良种繁育技术研究、示范、推广和应用力度。
   6、农田土壤肥力恢复与耕作技术研究与示范
   着重研究、示范和推广粮油作物大田土壤生物与生态恢复及改良技术,突破不同粮油作物品种需肥规律和测土配方施肥关键技术等。改进传统耕作方式,提升生产技术水平,提高粮油作物单产,增加土地产出效率。积极开展粮草间作、套种、复种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引进和示范保护性耕作技术,突破西藏中部农区保护性耕作与农作物复种关键技术,开展农田土壤肥力培升与恢复等耕作技术应用、节约型施肥技术研究与示范、高效旱作技术推广;加快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实用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尽快建立青稞、油菜标准化生产专家支持系统等农业信息化系统。
   7、植物保护与生物灾害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
   加强植物保护基础理论和西藏重大有害生物灾害预警与绿色控制、生物防控技术研究集成示范,加强高效低毒生物农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应用,重点突破重大生物灾害的预防与控制技术,将主要粮油作物病虫害造成的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
   二、畜牧业产业技术领域
   围绕牦牛、奶牛、绒山羊、西藏鸡、西藏猪、绵羊、牧草饲料等方面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加大特色畜禽品种选育和改良力度,建立4—5个良种繁育和选育基地,加强科技创新,加速成果转化,加大特色畜禽优良品种及高效养殖技术示范推广力度,建立1—2个现代畜禽养殖技术示范基地,依靠科技进步充分挖掘西藏畜牧业增效、畜产品加工增值、特色畜禽资源开发三大潜力。力争选育出特色畜禽品种2—3个,创新集成特色畜禽良种繁育与标准化生产技术3—5项,为特色畜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8、牦牛本品种选育及高效养殖技术集成示范
   重点加快金牦牛科技工程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步伐,以聂荣县为核心,示范辐射牦牛产业带;建立牦牛优良类群繁育基地,加大牦牛本品种选育与繁育技术集成与推广力度;在牦牛胚胎移植技术引进与创新及其产业化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开展西藏牦牛营养代谢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加强牦牛产业带饲草饲料高效种植技术示范推广,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提高牦牛生产效益7%-10%以上,为藏东北牦牛产业带建设和特色畜牧业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撑。
   9、提高藏西北绒山羊产绒性能技术集成示范
   重点建立绒山羊繁育基地,加速藏西北绒山羊选育与繁育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进程,使藏西北绒山羊的产绒性能提高5%以上;加强藏西北绒山羊高效养殖技术规程与标准化饲养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建立绒山羊种质资源库和绒山羊繁殖技术推广服务站1-3个,为藏西北白绒山羊产业带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10、黄牛改良与标准化养殖技术集成示范
   重点加强黄牛改良、饲草(料)高效种植、科学饲养管理三大技术创新,推进西藏现代奶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继续加大娟姗牛优质冻精生产与人工授精技术应用,改良黄牛5万头以上;重点开展奶牛高效繁殖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提高奶牛产奶量10%-20%;加快开展性控技术引进与再创新,引进优良奶牛经济状况改良基因2-3个及其高效养殖技术,为西藏中部奶牛产业带建设和现代奶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1、西藏绵羊品种改良及其高效养殖技术集成示范
   开展西藏草地型绵羊本品种选育技术研究,改良和提升草地型绵羊主要生产性能,平均提高5%以上;开展河谷型绵羊杂交,加强肥羔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提高产肉性能10%-12%;引进产肉、产毛、产绒或兼用的绵羊优良基因2-3个,促进西藏羊产业发展;加大新品种的推广力度,为藏中绵羊产业带提供科技支撑。
   12、特色猪禽品种资源保护利用与新品种繁育技术集成示范
   加大西藏猪、西藏鸡等特色猪禽品种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本品种选育、优化饲养等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建立西藏猪、西藏鸡、拉萨白鸡繁育基地2-3个;进一步加大拉萨白鸡保种与扩繁力度。
   13、优质牧草新品种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示范及饲料研发
   重点开展适宜西藏高寒牧区生长的野生牧草品种选育,培育3-5个新品种,并进行示范推广。加大苜蓿、燕麦、玉米、饲用甜菜等优质高产饲草作物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力度,新引进10-15个饲草作物新品种,建立牧草原种繁育基地1-2个,筛选出3-6个适宜我区不同生态区域的优良品种进行示范推广;加大优质草产品和饲料产品研发力度,研制和示范微量元素矿物质添加饲料技术,研发出舔砖饲料产品1-2种。
   14、畜禽重大疫病疫情监测预警与控制技术集成示范
   加强动物源性重大人畜共患病及外来疫病快速诊断与控制技术研究。加大重大疫病疫情快速检测、早期预警、关键控制技术创新力度。深入研究我区家畜体内代谢疾病包括矿物质、微量元素缺乏症等,研发矿物质饲料添加剂技术,力争攻克危害当前畜牧业的主要疑难疾病控制关键技术,研究集成和示范推广经济、有效的防治技术措施,加快开展家畜主要寄生虫病防控技术研究、示范与推广。
   三、特色园艺产业技术领域
   围绕现代设施园艺发展,加大园艺育种科技专项实施力度,在名特优新园艺新品种、西藏特色园艺资源开发、现代设施园艺栽培、蔬菜保鲜等方面取得技术突破,建立1-2个现代设施园艺技术示范基地,选育10-15个新品种,研发与示范应用7-9项实用技术,推动西藏现代设施园艺产业发展。
   15、名特优园艺作物新品种选育与示范
   加快引进吸收和充分利用国内外名特优园艺新品种选育技术成果,力争筛选出一批市场潜力大、品质优良、适应强的蔬菜、花卉和果树新品种10-15个,并集成示范相应的高效栽培技术。
   16、特色园艺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与新品种示范
   充分利用西藏具有园艺种质资源较为丰富和部分资源极其珍贵的优势,开展野生稀有园艺种质资源的驯化、人工栽培;加强西藏地方特色的蔬菜、花卉、果树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在选育出大白菜新品种3个、核桃新品种3个的基础上,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
   17、园艺作物高效栽培与贮藏保鲜技术集成示范
   加快开展绿色、无公害蔬菜、果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制定技术规程,创新设施生产技术;重点研究和示范应用现代设施蔬菜无土栽培技术,开发和应用非耕地园艺发展技术;加强蔬菜、花卉组织培养、工厂化育苗生产、高效栽培、贮藏保鲜及产后深加工等技术研究与示范,为推进城郊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和干果产业带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四、农牧业特色资源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
   根据我区特色农牧业发展和农牧科技创新的实际需求,紧紧围绕开发特色资源、提升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业效益等,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力争在农牧业特色资源储量与分布、加工技术、加工工艺、标准化生产、特色资源保护与恢复等重大领域取得5-7项技术成果,加快关键技术成果转化,为农牧业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18、农牧业特色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
   大力开展西藏农牧业特色生物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生物学特性、资源储量、开发潜力等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
   突出青稞、荞麦、双低优质油菜、特色蔬菜等农作物和牦牛、西藏猪、西藏鸡、林下资源、草原特有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建立西藏农牧业生物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加快建设特色作物、畜禽等农牧业特色生物资源区域良种繁育体系。加强特色生物资源有效成份分析、提取、资源价值开发利用技术及加工工艺引进与技术攻关。加大农牧业特有生物资源人工种植和饲养管理技术引进与攻关力度。
   19、特色农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
   按照一个产品一个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原则和要求,加快制定特色农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与标准。加大特色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研究力度。充分利用我区生产“绿色”、“无公害”农畜产品的产地和生态环境优势,加强农畜产品质量认证的环境监测、种养殖质量控制、加工产品质量监控等标准化研究。开展特色农畜产品原产地区域规划,加强特色农畜产品原产地保护技术研究。
   五、农牧业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领域
   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加强生态、高效、循环、节约型农牧业技术创新为核心,以突出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关键技术、解决农牧业重大生态环境技术问题为突破口,加强技术创新,推广实用8-10项关键技术,有力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良性循环的高原特色农牧业发展。
   20、天然草地保护与恢复关键技术集成示范
   加强草场退化成因和退化草地恢复重建生态学机理研究,着重开展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集成与示范,加快开展高寒地区优质牧草良种繁育与高效种植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开展草地水土流失防治技术引进、创新和示范推广,开展草地鼠虫害防控技术示范与推广,加大草场毒草和疯草等有毒植物综合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力度。加强天然草地补播、施肥、灌溉与围栏封育等改良技术引进、研究和示范推广。研究天然草地禁牧、休牧、轮牧关键技术及利用模式等
   21、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关键技术集成示范
   积极开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在适宜地区大力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加快开展农田水土保持技术示范,重点开展农作物秸秆、人畜粪便、农户有机生活垃圾(农村“三废”)等资源化处理技术研究与示范,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气候变化与农业减灾技术;加快引进筛选生态造林、人工种草优良树种和牧草品种。
   22、高原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目标,对发展现代农牧业、农牧业特色产业、农牧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牧民增收途径、就业形势与措施、区域平衡发展、农牧业生态区划、农牧业资源合理配置、农牧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土地合理流转等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农牧业技术问题,设立软科学专项课题,开展调研和深入研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学理论与决策依据。
   六、农牧业信息化技术领域
   西藏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科学技术传播途径少、市场信息扩散慢,严重制约了农牧业发展。“十二五”时期,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依托,以信息数据库建设为基础,以互联网、3S等信息采集和处理技术为手段,建设西藏农业科技信息系统,开展远程教育、农牧民培训和科技信息服务,以信息技术支撑农业上水平。
   23、西藏农业科技信息系统建设
   进一步加强西藏农牧科技信息网络中心建设与管理;加强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西藏镜像站点、西藏特殊农业生态环境与资源数据库、西藏农业科学仪器及设施共享数据库、西藏藏汉文农业科技文献数据库、主要农作物种质和家畜禽资源收集、整理与数据库等和共享系统建设。建立起与西藏农牧业科研要求相适应的和标准统一、运转通畅、服务高效的西藏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系统。
   24、农村远程教育及信息服务体系开发
   加强西藏自治区农村远程教育及信息服务中心建设,突破图文影音像等多媒体信息传输技术。建设西藏农牧业远程教育及信息服务资源库,突破藏文多媒体农牧科技课件采编、制作、网络发行等关键技术,研究出适合西藏实际需要的课件发送与接受技术,将与西藏农牧业生产有关的科学技术、市场流通、生态环境、气候条件、政策法规、产业动态等综合信息,迅速快捷地传播给农牧区和农牧民,提高农牧民科学种田养畜水平,大幅度提高农牧科技的普及率和宣传效果。,
   七、农牧业科技产业发展领域
   围绕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培育科技型企业,加强特色农畜产品研发,增强院属科技型企业自主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完善管理制度,研发3-5个特色产品,培育3-5个科技型企业,提高特色农畜产品研发水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25、特色农畜产品研发与产业化
   与企业联合,整合科技力量和研发资源,与相关企业紧密合作,引进与创新相结合,重点开展青稞功能食品开发与产业化技术创新;着手开展牦牛肉制品和奶制品技术攻关;改造升级和扩大红景天饮品生产;加强提升绒山羊毛制品质量技术创新;逐步开展草原特色生物资源,如虫草、红景天、雪莲花等功能保健品研发;加速核桃、花椒等干果制品研发进程。
   26、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
   加强西藏山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隆鑫科技有限公司、圣伯利科技有限公司、圣科科技服务中心等管理与产业发展,强化法人管理和完善公司经营机制。积极争取科技开发项目,争取融入自治区科技企业发展行列。加快草业、养蜂、青稞等产业研发,突出抓好种业,成立种业公司。加快院属科技型企业集团化发展,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科技产业发展水平。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健全机构
   一是加快农产品加工、农业资源与环境、草业科学、水产科学和农业信息五个研究所,以及藏西旱地农业综合试验站、藏北草原畜牧业研究试验站和藏东南生态农业试验站的筹划和组建工作。二是加强西藏青稞研发中心、西藏牦牛研发中心、GIS技术研究应用研究中心等的建设和发展。三是抓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西藏10个综合试验站与专家岗位建设。通过健全机构,完善学科,改进方法,提高手段,不断拓宽全院农牧业科技工作领域,进一步提高农牧业科学研究的层次与水平与能力。
   二、充实力量
   一是办好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西藏分院,持续为我院培养一批优秀科技人才;二是充分利用我院博士后科研工作平台条件,广泛吸纳博士后进站工作;三是同国内农牧业科研院所采取以项目带训的方式,进一步为我院培养一批高层次科研人才和管理人才。四是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和灵活多样的措施,积极吸引硕、博士生或内地院所科技人员等进藏工作。通过扩充人员,充实力量,建立队伍,切实提高全院农牧科技工作的实力和效能。
   三、项目带动
   一是积极申报国家和自治区各类重大科技项目,有效提高科技项目申报的质量和命中率;二是进一步加强同农业部“三大院”和各省市农业科研单位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争取得到兄弟单位的项目和资金支持;三是积极借助有关国际组织的支持和援助;四是充分利用对口援藏单位的优势,争取得到中国农业科学院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通过多方争取项目资金,确保全院农牧科技事业跨越式发展。
   四、创新机制
   切实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有效整合全院科技资源,彻底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进一步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扩大研究所自主权,努力营造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的政策环境。建立科技创新成果评价和奖励机制,对取得突破性成果的科技人员给予重奖。对于取得重大科技成果、技术培训成效、技术推广效益的科技人员予以奖励。全面实行全员聘用制度,严格上岗条件,落实岗位责任。高度重视科技人员的职称评聘工作,关心在科研与生产一线工作时间较长、贡献突出的科技人员的职称问题。制定、出台和施行《自治区农牧科学院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奖励暂行办法》、《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科技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科技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通过制定措施,完善制度和持续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和工作热情,持续加快农牧科技事业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
   五、加强领导
   高度重视党组织在推动全院科技事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切实加强院所二级党委和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委、党支部和广大共产党员在农牧科技事业中的领导、组织、战斗堡垒及生力军作用。通过开展先进性、爱岗敬业、创业奉献等教育,以及开展创先争优、先锋模范等活动,进一步提振精神,凝聚力量,积极带领全院干部职工和广大科技人员自觉投身农牧科技主战场,努力创造更加辉煌业绩。